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引领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纪实
中纪委网站: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 推动补齐管理短板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清障护航

如何制止大学毕业“包分配”

发布时间:2009-07-20  来源:新华网-新华网评  字体大小[ ]
     肖婧

    近日,“被就业”一词在网络上快速走红。在高校想方设法保证就业率的背景下,有些学校在就业率上造假,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已就业;更有甚者,有的毕业生被学校“安排就业”,而学生自己并不知情,即所谓的“被就业”。笔者在谷歌上输入“被就业”,搜索结果高达25,700,000条,可见高校就业率造假问题影响之大。

    据前不久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万人。截至7月1日,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此数据一出,引来一片质疑声。就业率造假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就业率注水不仅造成了教育部数据统计的不准确,误导国家有关就业政策的方向,更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和误导。有同学揶揄道:“今年开始毕业包分配(不含岗位、工资等相关福利)”。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在就业率统计上公然造假,怎能让学生以诚信的姿态步入社会?建立防止就业率造假的相关体系迫在眉睫。

    纵观发达国家的教育,均有较为完善的就业率统计方法和监督机制。美国就业率统计以多个统计主体多维评估体系为特点,并对毕业时的就业率、毕业3个月后的就业率、毕业9个月后的就业率进行追踪统计,保证统计的准确性。英国则以教育法案、北爱尔兰法案以及数据保护法案等健全的法律和制度保证被调查人和高校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日本以成熟的后续服务著称,一方面依靠学校进行统计汇总,另一反面依靠第三方咨询公司进行以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保证了数据的客观。从这些国家的就业率统计方法可以看出,统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直接参与并监督,相关法律和制度保证了就业率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数据的客观、真实、科学,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国内,高校之所以对毕业生就业率造假乐此不疲,恐怕与教育部将毕业生就业率与高校的发展计划挂钩有关。高就业率一方面能给学校带来更多的招生计划、财政资助,另一方面可以带来更好的生源和社会声誉。要解决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弱化就业率与高校发展的关系,将其作为评估高校的参考指标而非决定性因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采用长期的就业跟踪制度,聘用第三方对就业率进行客观统计,再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切实建立一个合理、科学的就业率评价体系。

    与其造假蒙蔽大众,不如坦然面对,解决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能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问题上,真抓实干,早日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统计体系,以防止大学毕业“包分配”,而学生自己还不知道的荒唐事再次上演。

全球公众传媒摘编:彭泉波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